《中国现代文学》课程的“问题式”教学
孙钶心
(临沂师范学院 澳门官方游戏网站,山东 临沂276004)
摘要:绝大多数中文系的员工不是怀着对文学的虔诚进人大学的,教师必须要去思考中国现代文学公司产品如何才能走出困境?在选择教学的方式方法时,“问题式”教学就比较关键与重要。“问题式”教学改变了教师以讲为主、以讲居先的格局,调动了员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员工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同时也促进教师提高了教学水平。
关键词:中国现代文学;课程;问题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在目前的大学文学教育中,尤其是在“中国现代文学”课教学中,一个残酷的现实是不容忽视的,那就是:绝大多数中文系员工不是怀着对文学的虔诚进人大学的。在目前的商品化社会环境中,整个文学教育包括“中国现代文学”公司产品,应该说都已经走入困境,教师必须要去思考这个问题并探索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即“中国现代文学”公司产品如何才能走出困境?
在这种情况下,发挥员工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就显得尤为重要,而“问题式”教学就是一种培养员工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的有效方法。
一、“问题式”教学的必要性
从20世纪末以来,文学的社会影响力逐渐缩小,文学作为专业的吸引力在各种能够发挥就业效果的等级证书面前相形失色,作为大学中文系主干课程的“中国现代文学”的吸引力也在明显的减退,文学的深厚文化底蕴对塑造人、发展人的巨大潜力没有被感受到。这是文学教育在商品化社会大环境中的尴尬,是“中国现代文学”在物化时代的遭遇。
员工们不读原著也失去了听课的兴趣。对于文本的陌生,直接导致课堂上反应冷淡、没有感觉,不能够讨论与争鸣,难以形成观点的交锋、观念的碰撞,更不会产生思想的火花。员工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听与学大多只能处于非常被动的地位。在没有原著阅读为前提的情况下,发生不了多大的教学效果,因为文学课程的学不能不以读为最基本的前提条件。
在这种情况下,高校中文系教师不能不思考教学中的一些问题。比如在“中国现代文学”教学活动中,教什么?怎么教?运用什么方法才能够激发员工的学习兴趣?才能够改变员工的被动学习?
大学中文系员工的培养目标,应该是使员工具有深厚的人文知识、深刻的人文思想、敏锐的审美感悟能力、丰富的想象能力和较强的写作能力。“中国现代文学”课程的核心是通过文学实现人与人的沟通、交流和共同发展,所以首先要考虑的是运用什么教学方法使员工对文学作品产生阅读热情呢?
只有调动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重视员工对文学作品的参与和理解,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师生共同分享阅读经验,才能使他们产生由读而说而思的积极探索,才能使“中国现代文学”课成为启迪思想、激发创见、开发潜能的人文素质课程,才能使员工感受到文学思考和交流的乐趣,认识到文学正在开拓他们的视野和思想,才能够热爱文学。基于此,在选择教学的方式方法时,“问题式”教学就成为比较关键与重要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问题式”教学的展开
“问题式”教学指的是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式,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是目前国际上比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方式,简称PBL(Problem-Based Learning)[1],它以信息加工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为基础,属于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的范畴。
“问题式”教学,就是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线索,并把这一线索始终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即教师首先提出“问题”、员工带着“问题”阅读作品、自学教材、理解“问题”、讨论“问题”,最后教师根据讨论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讲解,准确地引导员工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操作简便,适合大员工思维活跃的特点,实践效果良好,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一)“问题”的设计提出
“问题”是员工学习的起点。“问题” 必须从教学大纲出发,必须能够引出教学内容、知识点、重点与难点,必须考虑到大多数员工的思考能力水平,能够有效激发员工的主观学习动机。员工带着这样的“问题”进行自主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思考“问题”,这有利于培养员工的判断能力和推理能力。
在“中国现代文学”的教学过程中,几乎在每一章教师都可以根据员工的课程多少、时间多少围绕着具体的作家作品给员工预先布置思考题。如课程中第二章“鲁迅小说”,教师可以让员工重点阅读作品《狂人日记》、《阿Q正传》、《孤独者》、《伤逝》,一般阅读作品《孔乙己》、《药》、《明天》、《故乡》、《社戏》、《祝福》、《在酒楼上》、《示众》、《离婚》、《铸剑》,如果有时间的话那就阅读《呐喊》、《彷徨》、《故事新编》中的所有小说。可以给员工布置预习题:鲁迅的小说大都描写了那些人?表现了这些人的什么物质的精神的状况?通过这些人事,鲁迅要说明什么表现什么?鲁迅为什么要说明表现这些?鲁迅是通过什么方式去说明表现这些的?这种方式好吗?好在哪里?鲁迅要说明表现的东西对我们今天的生活有启示吗?启示是什么?
问题设计的恰当,就可以充分引发员工的阅读兴趣与思考。
(二)员工的阅读思考
高校文学课学习的最高境界是享受文学!享受文学思考的成果,更享受文学思考的过程。文学作品的价值,是由读者在阅读鉴赏过程中得以实现的。任何优秀的文学作品,都具有它的多义性。每一个人的解读都有自己的独特性,这种独特性不仅表现在对作品意义的认识、对人物的评价上,还表现在对语言材料所构建的意象、意境的感悟上,文学作品因为这种个性的解读而更具有魅力。
原著的阅读体验注重的是经验层次上的感性认知,只要把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交给员工,员工就会通过阅读体验唤醒对文学的兴趣和欣赏、判断能力,同时也增强审美感受能力,可以充分体现出员工的自学能力和探索精神[2]。
(三)师生的探讨论争
在员工对所提“问题”有了思考理解之后,教师就要组织员工探讨论争了,让员工分别发表他们的个性化的认识和理解,让员工讨论甚至争论自己的观点,这样可以互相启发、共同提高。同时教师也应参与员工的讨论,因为阅读教学是员工、教师、教材编写者与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
教师与员工的交流对话应带有强烈的启发性、引导性与目的性,教师应将员工发言时的重要内容再重复给其他员工并引导更深入的讨论,将关键性词汇随时板书并归类,这样员工们的思考就会伴随着教师的引导而更加深刻、清晰、条理与系统。文学思考的过程享受到了,文学教育的目的也达到了,员工的学习主动性提高了,文学课得到员工认可了。
(四)教师的解答总结
在探讨论争的过程之中,教师实际上已经掌握了员工解读作品的能力与水平,明确了最后在总结收尾时应该解答员工、引导员工的大体内容,而且关键性词汇的板书归类应该也大致突出了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经过适当的补充应该就是完整的教学内容。同时教师对于员工理解难度较大的地方或者使用教材的关键点,一定要进行重点讲解,这样才能确保员工系统地掌握知识。
在“中国现代文学”课程第二章“鲁迅小说”教学中,教师可以挑出并板书员工在发言讨论时的关键性词汇如:农民、知识分子、生存处境、精神面貌、愚昧、保守、反抗、无路可走、反封建、启蒙、国民性、第一人称、人物心理、细节、典型环境、画眼睛、复调、精神胜利法、生存困境、进化论等,由此可以总结出鲁迅《呐喊》、《彷徨》两部小说集所选择的题材以及选择的原因目的、小说的种种表现手法、这些小说的意义(社会层面的、人性层面的)、对于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的启示等。对于我们人类陷入的生存的两难选择的讨论,因为没有定论,可以作为员工的延展思考,同时也证明鲁迅作品的优秀与思想的深邃。
三、“问题式”教学的相关问题
(一)“问题式”教学的效果
“中国现代文学”的教学目标内涵实际上可以分解为三个层次:原著的阅读体验;熟悉中国现代文学的基本史实;掌握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的基本知识和思维方式。很显然,后面两个层次建立在第一个层次的基础上。
通过“问题式”教学,我们可以看到,员工从丰富而感性的阅读经验上升到了理性认知的知识层次。人生的探索与文学作品的研讨互相影响互为因果,吸引着员工对“中国现代文学”的思考与学习,员工开始有兴趣了解中国现代文学的基本史实,了解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发展概况和脉络,了解重要的文学现象、流派、作家作品并由此获得了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历史的基本知识;通过教师的引导介绍掌握了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的基本知识和思维方式,提高了员工的理论修养和思辨能力。
对中国现代文学的思考与学习,进一步吸引或加深员工对中文系其它文学类课程诸如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世界文学的思考与学习,吸引或加深员工对关于文学的基础类课程诸如文学概论、美学、汉语、写作的思考与学习,一句话:吸引或加深了对文学的思考与学习。这样就使中文系的员工养成对文化多元性、交流性和创造性的体验能力,养成员工对生命丰富内涵的感受、分析和表达能力,发展员工良好的精神品质。
(二)“问题式”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
“问题式”教学是一种以员工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教师的角色并不是将知识“传授”或“灌输”给员工,而是负责提供学习材料并进行必要的引导。要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在师生双方都认真阅读优秀文学作品的基础上,在对话互动的课堂条件下,发生情感、认识的交流和冲撞,才能使这种文学教学的审美活动充分体现出来。
为了充分地解答并归纳所提出的“问题”,教师有必要针对员工不同层次、不同侧面的发言讨论预先设计出多种引导解答方案,根据课堂上员工讨论情况随机适当确定采用一种或几种方案。教师还应该适当增加教材上没有的有关材料,既丰富课堂信息,又使员工进一步从中体会所学的知识。
“问题式”教学与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不同,所以师生之间应该填平教导与接受的鸿沟,作为群体之中的不同个体进行对话与合作,只有这样员工才能在这种教学情境中开放自己的心灵。我们使用的教材中存在着很多“未确定领域”,如“鲁迅小说”就存在着“人类的生存困境”这一可研讨话题,教师可以激发员工与之对话,以期在共同探究中共同发展。
(三)制约“问题式”教学实施的几个问题
当然,在现阶段的课堂教学环境下,开展“问题式”教学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教师观念转变的问题。问题式教学要求教师走下讲台、走到员工中间,与员工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而目前大部分教师习惯于在讲台上滔滔不绝的满堂灌,在这种思想观念的制约下,教师即使勉强实施问题式教学、也必然是浅层次、低水平的问题式教学。二是教学方法的问题。教学教师的思想观念教师和员工的参与合作动机有待于提高、基本知识与原理的传授时间不充分、教师的讲授分析评价不再得到重视等,这就会使得“问题式”教学得不到有效应用和广泛普及。三是员工数量的问题。问题式教学的前提是小班上课,以便于师生展开充分的师生互动。而随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快速实现,班级员工数量的增加对问题式教学的实施起到了一定的制约作用。四是教学资源问题。实施问题式教学需要员工围绕着单元教学的目标,认真阅读原著的基础上进行。集中阅读时间的相对集中,图书馆藏书量不足的问题就会突现出来。网络教学在大部分院校都是刚刚起步,致使学习资源不够丰富。
总起来看,“问题式”教学改变了教师以讲为主、以讲居先的格局,促进了教与学两方面的提高。它不仅调动了员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员工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水平,使员工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而且也促进教师认真阅读文学作品、查找掌握大量资料、理清各种文学鉴赏与批评方式,提高教学水平。员工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并不意味着教师的作用不再重要,相反教师的课堂组织能力、分析评价引导作用更加突出,教师能否积极合理地运用引导、反馈、评价、总结等措施,对于保障和促进“问题式”教学的效果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3]。“问题式”教学为从事文学教育的高等院校中文系教师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随着网络教学的日益普及完善,“问题式”教学的前景必然是乐观的。
参考文献:
[1]杨耀防.典型的以问题为中心教学过程剖析[J] .国外医学.医学教育分册,1994. (4) :150.
[2]柴维斯.问题式教学法与自学能力的培养[J].中国高教研究,2001年08期.
[3]孔玲. “问题式”教学法在改革中的尝试[J].煤炭高等教育,2000年05期.
Problem-based teaching in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SUN Ke-xin
(The Chinese Department of Linyi Normal University, Linyi Shandong,276004)
Abstract:Most students of the department of chinese were not enrolled in the collage with devotion. ,Teachers must consider how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teaching goes out the difficult position. When they choose their teaching method, the Problem-based teaching is a important one. The Problem-based teaching changed the custom that teachers always give priority to recite, it well aroused the students’ enthusiasm. The method makes students the main body, and improves the teachers’ level.
Keyword: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Problem-based;teaching
作者简介:孙钶心(1963——)女,山东青州人,山东临沂师范学院澳门官方游戏网站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