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教汉语言文学专业开设“经典诵读”课程的意义

发布者:张凡俊发布时间:2019-08-30浏览次数:52

成教汉语言文学专业开设“经典诵读”课程的意义

周云钊  苗守艳

 

中华经典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一定程度上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代表。中华传统文化对于提高人文素质、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等方面的作用已被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所认识。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2007年启动了以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掀起全国的经典诵读热潮。目前“中华经典诵读”活动也得到了海内外的广泛响应和推广,在这样的背景下,成教汉语言文学专业开设“经典诵读”课程具有重要意义。

一、提高学员的人文素质,利于素质教育大格局形成

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明确指出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对高等学校更专门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这是新世纪各类高校教育改革的重大任务。素质教育重点是人文素质的教育,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文素质教育就已经成为各国教育发展的趋势。但我国大学的社会工具性却因市场经济体制确立而被强化,大学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被异化为高级职业培训中心。人文教育严重缺失必然导致人文素质低下近年来国家针对这种教育状况适时推出人文教育的重大决策。人文教育,是指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人文科学知识传授、环境陶冶以及实践活动等方式,使其内化为人的一种修养,成为相对稳定的人的内在品质[1]。即人文教育主要体现在以文、史、哲为核心的人文素质教育上。通过文史哲科学知识的学习及实践,实现自身综合素质提高。涂又光先生认为:文史哲是一回事,文是形式,史是事实,是内容,而哲是所要表达的思想,是形式与内容所蕴含的形而上的精神[2]。三者是统一整体,人文思想蕴涵在文学作品当中,例如《老子》,形式是散文,内容是讲“无为”与“自然”关系,思想是人与自然和谐,天人合一。人文思想蕴涵在文化经典中,那么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就离不开文学阅读,中华经典便成为人文教育的支点。

增强自我的文化体质,诵读中华经典是最便捷有效的路径。诵读优秀的文学作品,特别是读经典名著,最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诵读中华经典,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培养人的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有利于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中华经典对人的影响是在潜移默化中完成的,以《论语》为例,书中“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见贤而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以及“学而不厌”这些语句,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人生观、处世观和行为方式。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和教育原则,时至今日仍具有极强的生命力。我们可以从经典中,读人,读人生,读智慧,读社会。如果人人都不读中华经典,何谈人文素质教育,更谈不上素质教育了。正如朱自清先生在《经典常谈》序中强调:“在中等以上的教育里,经典训练应该是一个必要项目。”[3]目前各高等学校都纷纷把中华经典提到一个很高位置,在人文学科的课程设置中也相应增加了经典文化的分量。临沂师范学院澳门官方游戏网站借学校教改之机,开设“经典诵读”课程,作为澳门官方游戏网站各专业的必修课程,同时纳入成人高等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必修课程,实属创举。

我国成人教育开始于上世纪初,是依托于某些高等院校教师队伍和教学资源开展的,成人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部分。成人教育与普通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一致的,即根本宗旨是促进成人综合素质的提高。素质教育着眼于长远目标和社会的整体效益,着眼于成人整体素质的提高,它关注的是有用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同时,素质教育贯穿于整个终身教育体系,因此成人教育离不开素质教育,素质教育贯穿于成人教育的始终。成人教育的根本宗旨是促进成人整体素质的提高,但成人教育因具有“员工的成人性”让其具有关注形式,追求文凭,不注重实效的弊端,因而成人教育更需要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经典诵读”是通过诵读中华经典提高学员的人文素质,从而达到在成人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所以在成人教育中开设“经典诵读”课程更是势在必行的事情。这样成人教育强化了素质教育,既有利于成人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又有利于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从而真正地实现成人教育的价值。在成教学员朗朗的读书声中,素质教育的“大教育”格局也就悄然而成。因此,对于澳门官方游戏网站的成教学员,开设这样一门课程是必要的,具有重要的实用性和创新性,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夯实学员的语言运用能力促进语言文字应用规范

当前,科技教育界都在关注着一个社会热点——中国的汉语言现象。现在相当一部分国民,缺乏最基本的文字积累,写作时无词可用,也无文可写。即使勉强写出来了也是错字、病句连篇,语言表达不准确,语言运用能力低下。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几句话就鲜明点出当今规范语言文字应用的迫切性。他说:“我们就不能不承认,我们今天的汉语水平是非常成问题的。每天出版的报章杂志,只稍一注意,就能发现别字、病句。”[4]目前语言文字运用极其混乱,出版界几乎沦落到“无错不成书”的地步,电视台电台主持人读错字甚至语无伦次已司空见惯,权威报章杂志中也存在一些用字用语不规范现象。语言文字应用混乱现象由谁去管?规范语言文字的应用靠法律的硬性规定是不现实的,只有在国民具有了夯实的语言运用能力基础上才有望改善。

我们知道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语文能力的形成与提高是把相当数量的语言材料积累起来并逐渐内化的过程,仅凭教师在课堂上空洞的分析、讲解是很难培养员工的语言运用能力。我们常说某某的语言“老到”,主要就指其对经典的语词、史料和典故熟记于心,且能恰当地灵活运用,具备一定语言的修养。语言修养又与文学修养是相辅相成的,台湾王财贵教授曾说道:“四书五经也好,老子庄子也好,古文诗词也好,常讽咏、朗读,可以怡悦性情,涵养气质,增进语文能力。有什么比这种教育更有价值?”[2]中华经典,内容凝练,语言精美,情景交融,如《诗经》,语言简明扼要,文辞优美,文学价值极高,诵读这样的文化经典十分有利于对语词及精美句段的积累。我们只有对精美的语词句段熟读成诵后,才有可能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腹有诗书气自华”,厚积才能薄发。“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与中华经典失去了联系的人,必然由于古代汉语底蕴的不足而缺乏语言运用能力。要勤于读书,掌握丰富的知识,熟读多诵,在诵读中积累优美语词,以培养语感概言之,诵读中华经典可以有效地提高员工语言运用的能力,夯实语文素质。

目前,成教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员工来源主要有二种:一是中小学语文教师;二是政府机关、企事业工作人员,如秘书、编辑记者、办公室工作人员等。这些成教学员已经占据了巨大的语言文字运用的市场,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在语言文字运用规范中起到决定性作用。一个语言运用能力优秀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有扎实语言功底的员工;一个汉语底蕴深厚的记者、编辑、文秘才能不出现错字、病句。但现实中成教学员在汉语言能力的掌握与运用方面,与实际工作的要求又有较大差距,他们不同程度地存在语言运用不规范的现象,在调查研究中他们自己也承认确实存在心有余而“语”不足的感觉。所以提高成人学员的语言运用能力,夯实成教学员的语言素质,是当前新的语言现象规范化的主流。重视培养成教学员语文能力,不仅是补救“汉语危机”的最佳捷径,也是促进语言文字运用规范的根本途径。可以说,在成教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开设“经典诵读”课程比在全日制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开设具有更大作用和意义。早在80年代,叶圣陶就提出:“经典训练不限于学校教育的范围而推广到整个社会,是很有必要的。”[3]只有让真实的阅读占领成教学员的课堂,让中华经典武装成教学员的头脑,才可以培养成教学员的语言运用能力,才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当前语言运用混乱问题,促进语言文字的应用规范。

三、培养学员诵读能力,推动基础教育发展

1998年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开始组织实施“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 20016月,教育部印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正式拉开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序幕。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16年级员工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首,79年级员工背诵80()首,合计240()首。2009年教育部的工作要点提到,在2009年,教育部将在中小学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规范校园语言文字。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多中小学校把诵读中国文化经典作为基础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目前有近百座城市数百万学校开设中华经典诵读课程,师生们沐浴着经典文化的洗礼,把经典诵读活动搞得如火如荼。

新课程不仅对培养全面发展的员工有重要作用,对激发教师潜在素质也起到关键作用。因为新课程让所有的语文教师都感受到了基础教育改革对自身素质提出的严峻挑战,促使他们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焕发全新的生命力。基础教育改革同样对培养语文教师素质结构的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体系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成教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体系也面临同样挑战。因为成人教育是社会实践的直接需要往往更具有实际的社会价值。成教汉语言文学专业学员大都是中小学语文教师,或者是中小员工的家长,对中小员工具有直接示范作用。提高学历和学习新知识提高能力都是成教学员学习的重要目的。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语文教师提出的挑战的视角出发,我们必须重构成教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体系,开设“经典诵读”课程,培养成教学员诵读经典的能力和技巧。这是注重联系成教学员工作实际,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对员工实际工作的指导作用采取的重大措施。

中华经典博大精深,开卷有益,但在诵读中会存在文字障碍,汉字是形音义的结合体,诵读中的文字障碍即为读音障碍和意义理解障碍。“经典诵读”课程首先要解决成教学员诵读中难以理解的字、词、句、篇音义的掌握的难题,培养学员借助注释和相关资料能够诵读中等难度的中华经典的能力,使其具有讲读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经典的语文素质。其次应注重对成教学员诵读技巧的训练。成教学员需要熟练掌握朗读的技巧,诸如重读、轻读、语调、停顿、语速、节拍、意群等,了解精读、泛读、速读、朗读、背诵的技巧。培养学员的朗读能力不仅为文学史,尤其是古代文学史的学习打下坚实的作品基础;而且为更好的指导自己员工的诵读活动作一名合格的中小学教师而积累经验。所以在成教汉语言文学专业开设“经典诵读”课程能推动基础教育改革健康和谐发展。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文化要传承,经典需诵读。在成教汉语言文学专业学员中开设“经典诵读”课程,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参考文献:

[1]于守海,韩娇.经典诵读与人文教育[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08,(11).

  [2]杨叔子,经典需诵读 诗教应先行——一项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的战略措施[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12).

  [3]郭齐家.寻回民族智慧  重植文化之根——重视对中华文化元典的诵读和教育[J].北京教育,2002,(11).

[4]季羡林.牛棚杂忆·季羡林自传[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8.

[5]钟启泉,张华.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员工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C].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版权所有:澳门官方游戏网站(中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0539-7258560 / Email:wxy@lyu.edu.cn | 地址:山东省临沂市双岭路中段 邮编:27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