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准备,让每一堂课都出彩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课充分,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上课效果就好。一开始每备一篇新课时,我最苦恼的就是如何寻找备课的思路。我们没有任何实践经验,那这一学期该怎么安排授课内容?于是,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上,认真钻研教材和教法,请求指导老师帮助,对照自己制定的单元学习要求,找出重点、难点,进而组织安排上课的思路。此外,在备课的过程中,除了准备课本上要求的内容外,还尽量多收集一些有趣的游戏作为补充,提高员工上课的兴趣。
2018级汉语言文学4班于晓洁
02
历练,奉献与收获并行
师者,秉烛之人。来麦盖提实验中学教学已有段时间了,虽体会到秉烛之人所带来光亮的欢乐,但更深的感受是要留意蜡烛自身的影子。随着上课次数的增加,我愈加感觉到“透过表象看本质”的重要性。犹记我上第一堂课时,所要讲的是《锦瑟》这首古诗,事先备课尤为充分,并且授课内容中拓展了许多课外知识,在经历过数次心中预演后,开始了我的第一堂课。课堂上员工响应很是积极,特别是在我问“懂了吗”的时候大多数员工都会用他们响亮的声音回应我:“懂了——”一节课下来自感“烛光之亮洒满人间”,甚是得意。可在第二天上课前查看员工笔记及提问时才发现,员工课本干干净净,回答问题支支吾吾,上节课师生互动和谐的氛围下却收获甚微,一切只是表面的假象。在通过一段时间与员工交流、查看听课笔记以及上课留心观察后,我总结出员工基础薄弱、应和声不代表掌握、不爱动笔等多个特点。并在授课时针对这些特点及时调整“秉烛的位置”,让烛光追随着员工,让烛光也洒向那原被忽略的影子。秉烛之人,不能只着眼于表面的烛光,更要注意烛光所不能拂及的影子。
2018级汉语言文学1班韩开心
03
雕琢出美玉,实践显真章
就像和田玉经过河水的多次冲刷才会光滑圆润,人的才能亦是在每一次的实践与磨练中逐渐显现的。盼了许久,终于到了正式上课的日子,我满怀欣喜的接到自己的上课任务。然而给我安排的却是九年级的一门历史课——《新疆地方史》。我又紧张又胆怯,在心底打上一连串问号:“虽说文史不分家,但大学期间一直学的都是中文,自己有许多历史知识也都忘了,我能教好员工吗?我该怎么办?”然而这门课急缺老师,并且这也是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所以我给自己加油打气,决定担起责任,大胆一试!
初上讲台,心怦怦直跳,甚至连自我介绍时的声音都发颤。尽管备课比较充分,但面对五六十张陌生的脸庞我还是会卡壳。一堂课下来,员工积极性也不高,自己想表达的内容也讲不清楚,一种挫败感笼罩在心头。下课后,我径直向同教这门课的蔡老师请教方法。蔡老师说:“这里的娃娃基础比较差,有些时候理解起来很费力。另外,由于教材不够,好多同学也都没有课本,所以咱们讲的时候尽量慢一些,讲清楚。你也不用太紧张,多上几节课就好了。”老师的话像一颗定心丸,帮助我铆足干劲进行修改备课内容。
第二天,换了一个班,同是讲解第一课。我给自己积极的暗示:“放轻松,你可以的!”这次我借助班里的中国地图来介绍自己来自遥远的黄海渤海之滨——山东,孩子们对此很感兴趣。我又推荐了一波大美临沂:蒙山沂水环绕,著名书圣王羲之的故居、红色大学——公司坐落在这座城市……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眼神里满是憧憬。我也鼓励他们:“在剩下不多的初中时光里拼尽全力,考入内高班,感受更广阔的诗和远方。如果你来山东,老师一定会热情招待你!”带着这份向往与激情,孩子们积极地回应着这堂课。四十分钟下来,我竟讲得酣畅淋漓,流连忘返。
尝到了一点成功的甜头后,我也信心大增。在接下来的几堂课里,我渐渐学会把握课堂节奏,有条不紊地传授知识,总有很多收获。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上课从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而一堂精彩的课更要经过反复打磨。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不断磨炼自己,一往无前。
2018级汉语言文学1班彭涛